但我们也经常看到,很多企业设备的停机时间长、故障率高,也就导致设备的OEE偏低,工厂的产出下降,带来一些列的不良后果。
如何能够提升工厂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呢?我想,精益工具里面的一个很重要内容——“TPM”能帮我们实现期望、达到目标。
WHAT-TPM的起源
TPM(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)即全员生产维护。
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普及,机械作业逐步代替手工作业。
20世纪50年代,设备故障率不断上升,严重影响着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。
1950年美国总结出了TPM雏形:
•事后保全BM(Breakdown Maintenance);
•预防保全PM(Preventive Maintenance);
•改良保全CM(Corrective Maintenance);
•保全预防MP(Maintenance Prevention);
•生产保全PM(Productive Maintenance)
二战后,日本开始学习美国的PM。
1970年,日本电装公式创立了TPM(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)
WHY-TPM有什么作用?
TPM的终极目标
TPM的终极目标是维持综合的成本最低且效率最高。也就是找到一个平衡点,实现整体最优。
比如,我们在工厂里面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是,为尽量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,就得实现设备及时维修和预防性维护,那么就需要提前采购必要配件。这本身会增加工厂的短期成本,但可以提高现场的工作效率,以减少工厂长期的运营成本。
所以,这里其实就体现了杰弗瑞.莱克和大卫.梅尔在《丰田模式》里面提到的14大原则的第一大原则,在我看来也是最重要的一大原则——“管理决策以长期理念为基础,即使因此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。”
TPM的直接目标
TPM活动的直接目标--提升OEE(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即全员生产维护)。
通常情况下,若OEE能维持在85%以上,则已经具有较高水平。像我们工厂,经过我们前几年的努力,已经实现部分工序OEE达到85%。
OEE的算法
OEE=时间开动率x性能效率x合格率
时间开动率=开动时间/负荷时间
性能效率=加工数量x理论加工时间/开动时间
合格率=合格品数量/加工=数量
直接目的
有效地消除六大机器时间损失以达到提升机器效率和降低成本
1.故障停机时间
2.前置和校机时间
3.空机/短暂停机时间
4.加速时间
5.慢机时间
6.不良品时间
HOW-如何做好TPM?
常规的怎么去做TPM内容多,但也不复杂。我就讲做事情软性的方面,我认为的几个关键点:
1. 查找目前设备运行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。任何时候这个出发点都适用,立足于问题点着手,可以用5WHY的方法帮我们去分析。
2. 拟定能解决根本原因的对策。我一直非常强调要解决根本问题,因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,它能够避免后续的重复时间、成本投入。
3. 不畏困难、群策群力。这是做任何具有挑战事情的必备素质和原则,相信只有大家都站在公司的立场思考问题,那么解决起来主要只是时间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