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企业管理的道路上,我们经常会碰到企业花大把时间在不断救火,比如质量问题、交货问题、人员问题,搞得企业焦头烂额,还不创造价值。这在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是常态,救火是正常的,忙碌是正常的,否则怎么说明我们有“价值”呢?但真的是这样吗?
救火真的创造价值吗?
了解精益的朋友显然不会认同,这些都是浪费,都是巨大的浪费。
质量问题的重复出现,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质量策划和执行出现了问题,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之前没有解决掉根本问题,才导致持续发生。
交货问题的持续发生,要么是人、机、料等资源没有做好前瞻性的统筹安排,要么就是临时出现异常没有及时快速响应。
人员问题的经常出现,比如人员离职率高、敬业度低,一方面是对人才梯队建设和交叉培训没有做好,另一方面跟企业的文化氛围也有密切联系。
为什么大家喜欢救火?
也许你听说过华佗三兄弟的故事,话说华佗有两个哥哥,但我们都知道华佗才是名声在外,两位哥哥并不为众人知晓,但在华佗眼里,两位哥哥的医术都高过于他。大哥擅长在疾病早期就发现并治疗,这个时候病人并不觉得是什么大问题,当然也不会觉得大哥的医术高明;二哥是在疾病的中期用药根治解决,病人也不认为疾病很难对付;而华佗往往是应对病入膏肓的患者,这个时候花很大精力和成本来解决问题,病人往往认为华佗更加厉害。
这个例子是否可以说明我们企业的现状呢?华佗就是救火者的角色,他更受到大家的认可,而他的大哥、二哥显得默默无闻,但其实我们在行的人都清楚,真正的高手是大哥。
这就是企业的误区,谁忙谁有价值,谁救火得力谁就更加重要。
如何避免着火?
不管我们是搞精益,还是做质量的朋友,都明白这个道理,灭掉着火的源头,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。在我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中,不管是做生产,还是管工程,又亦或是搞精益,都秉承这个理念,这其实就是精益的理念。
如何避免着火?无外乎这么几个方面
1. 策划要有前瞻性
一个不争的事实,不管是质量问题还是交货问题,多数情况都跟我们策划有关系,比如冲压产品老是有外观问题难以客服,部分工序老是有混料风险束手无策,交货紧张往往也是由于产能不平衡导致。
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前期策划来解决,也应该是在策划阶段来解决。比如冲压产品的外观问题,通过模具设计避免产生产品压印,过程控制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来避免产生批量不良;部分工序混料问题,可以通过过程的防错设计来规避;产能不平衡的问题可以通过节拍分析,工序组合调整来平衡,等等。
策划,就是能根据未来3-5年的市场需求,配套最优化的资源,且将资源最有效地使用,以此避免企业跟不上客户的需求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。
2. 执行要真正落实
有好的策划,但执行不好,也会带来一堆问题。比如SOP标准不能有效执行,导致员工作出来的东西质量不稳、效率波动;各部门间没有严格执行流程,导致工艺执行不下去,采购周期难以保证等等,都会严重影响过程质量和交货;异常处理不及时,也会带来不良品增多,时间长了难以处理,占用场地甚至造成报废。
执行力就是生产力。上面这一些些,都是有流程和标准,但执行不到位,没有真正落实造成的。
3. 改善需要持续性
有了好的策划和执行,就万事大吉了吗?显然不是,不要忘了持续改善的需要和必要。
我们说精益就是持续改善,跟丰田追求0库存一样,不管是质量、交货、成本、人员都需要持续改善和优化,没有终点。比如质量策划的内容,需要根据客户情况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;设备保养的内容,也得根据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保养内容和频次;人员的管理,当然也需要根据人员的当下情况和发展需求不断优化调整。
总之,改善一定要有持续性,企业发展如此,人的成长亦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