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组管理是工厂管理的最小组织、最小单元。跟人体一样,如果人体的细小组织出了问题,小问题就会逐步酿成大问题、大疾病;也跟部队一样,如果最小的班组没有战斗力,那整个军队也就难以打胜仗。
那对于班组管理的班组长而言,其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。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,才算是合格甚至优秀的班组长呢?我认为,作为一线班组长,最应该具备这四个方面的核心能力:
第一、领导力
领导力,简单点说就是能领着别人一起干的能力。主要解决人的意愿问题,让别人觉得跟着你干有奔头;同时也要部分解决人的能力问题,让人觉得有实实在在成长和收获。
作为班组长来讲,虽然团队不大,小的只有几个人,大的也就几十人,但对团队领导力的要求一点也不低。比如有人想去单价高的岗位,老是约你吃饭喝酒;比如新员工进来受到老员工的排挤,总是很难适应;比如技术型老员工总不时看外面的机会,搞得班组不稳定;还比如底下员工总是拉帮结派,弄得气氛不好等等。这些都需要班组长具有一定的领导力才能摆平,才能搞定。
第二、执行力
对一线班组来讲,执行力就是生产力,就是战斗力!
班组长对下是Leader,对上却是下属,需要有极强的执行力。因为公司一切的规则、要求都需要落地到一线执行才能发挥作用,比如产品质量主要在于加工、检查按标准执行;比如客户交货主要在于现场按计划、按节拍执行才能按时完成;还比如人工、材料、设备成本控制,都是靠一线班组按照标准工时、标准损耗、标准操作来保证。没有执行力,一线就没有战斗力,工厂就没有竞争力和决胜力。
第三、改善力
对班组管理而言,改善力就是持续改善现场质量、成本、交期(QCD)指标的能力。
对很多班组长来说,虽然自己身处班组长的位置,但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的职责,可能以为满足现有要求、维持现有水平、达到基本目标就已足够。其实不然,大野耐一先生讲过:工作=作业+改善,改善就是今天比昨天增值的部分,改善才是工作的重心,否则只是简单低效重复。我们看到很多工厂现场的班组长都更多是在简单重复,甚至整体救火,这是不正常的。
对班组长来说,做好现场管理,一定需要具备基本的发现问题能力,比如懂得“七大浪费”识别、大野圈、点检表的运用;也需要具备基本的分析问题能力,比如熟悉鱼骨图、5WHY、QCC等工具应用;还需要具备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,比如会用5S、目视化、标准作业、快速切换、TPM等工具做改善。改善才能实实在在体现我们班组长的价值。
第四、学习力
对班组长来说,学习力就是自我提高力,就是自我进步的速度。
对于正常的生产管理者而言,在选择班组长的时候一定会看候选人的学习力,起码我是很关注。因为很多时候,生产经理有很好的想法,但是到班组落地时会碰到不理解甚至阻碍的情况,需要大量的解释和沟通,这是认知方面存在差距,也很正常,毕竟很多班组长是从一线上来的。但如果班组长本人学习力很强,那他会很快接受并能很好落地。尤其在精益数字化、精益智能化时代,现场逐步都是BI,MES,WMS,APS,AGV更高质高效取代人工的时候,我们没有很强的学习力,如何能更好配合实施并实现现场的精益化、数字化和智能化?
一线班组管理,就是企业“带兵打仗”的第一环;一线班组长,理当具备这“四大”核心能力。